不久前,我在海军工程大学的报告厅里听了李镇西老师作的《我做班主任》的报告,深受感动。
李镇西老师这种认真、专注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。可以想象在他的课堂上,一支白色的粉笔、一块平凡的黑板、肯定也是这样的跌宕起伏,引人入胜,洋溢着他的教育改革理念,真是个很有魅力的实干家。
“把职业和生活合为一体。”这是李老师的原话。我想这是做教师的最高境界了吧?大年初一他和全班学生在一起打雪仗、星期天他带着学生逛公园、寒暑假带着学生去郊区爬山远足。在玩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、在玩中教育了孩子,他生活的每部分几乎与教育有关,把教育当成了生活,把教育当成了一种享受。试问全天下的老师有多少能达到这个境界?
善于发现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来教育学生。给保温桶灌水这件事够小了吧!我们老师的一般做法就是让学生按学号轮流给保温桶灌水,而李老师不这么干,让学生自愿去做,结果通过灌水前、灌水后两次举手和卢梭的一句话“任何一个不做事的公民都是贼”把班中坐享其成的同学给深深地教育了,创造了“保温桶效应”。我觉得 这是“民主”的教育:把学生当成有灵性的人,而非“学习机器”;发自肺腑地爱每一位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“尖子生”。
爱心与童心,是老师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。李老师说: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;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;用儿童的兴趣去探索;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。小孩子做的事有很多是我们成人不能理解,必须带着一颗童心去看待,才能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保持一致,才能比较正确处理发生在学生中的一些事。
转化“后进生”是我们常为之而苦恼的问题。李老师却乐观地当作教育科研工作来做。他说的那句话印在我脑海里,“我们的后进生其实很了不起,他天天月月年年来听些完全听不懂的课”。也从中学会了转化后进生的原则:相信孩子,建立感情,允许反复,降低要求,集体帮助。
报告的最后,李老师讲到了如何做一名最好班主任。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,我认真的听了李老师关于“做最好的班主任”的内心感悟,听完后,我感觉到:
1、班主任应有健康的心理品质
在班级管理中他主张应做一名胸襟开阔、心灵自由的班主任,要正确对待周围的舆论并随时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,做到“自我解放”。第一:对待领导的评价要冷静。第二:对待同事的议论要宽容。第三,对待家长的批评要平和。第四,对待学生的意见要豁达。这不仅仅关系到教师的人格修养,更体现出我们民主的教育思想。唯有在精神上真正站起来的班主任,才能有宽阔无垠的胸襟与自由舒展的心灵去带好一个班级。
2、培养班干部的自治能力
对于班干部的培养,李老师是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,达到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。在培养班干部时,他不满足于让学生独立组织几次活动或主持几次班队会,而是着眼于让学生干部通过实际工作,培养献身精神和进取精神,增强班干部的自治能力。要使班干部担负起教育同学、维持纪律的重任,李老师从不要求班干部给他汇报某同学的坏表现(以免造成同学和班干部的对立)。他对班干部说:“如果同学不守纪律,你们应设法帮助、制止他。动辄告状,是推卸责任的表现。”这样,班干部不得不去思考工作方法。当班干部具备了献身精神和进取精神后,他们就会自觉乐意地去组织每一次班级活动,维持班上的好风气,想方设法帮助后进同学。这样当李老师出外讲学时,在没有班主任管理的情况下,在班干部的组织下,班级一切事务井然有序的进行着,照样获得流动红旗。
在李老师的报告中,我着实的感受到了李老师分享学生喜悦 、痛苦、焦虑的那颗爱心,我真心的感动着。而我的教育之旅才刚刚起航,实践爱的教育,享受教育的幸福就在平凡的每一天。在以后的教育中,我将不断的勉励并鞭策自己,无论工作多忙,关心、教育学生是我的首要工作,不仅为他们现在的学业负责,更为促进他们一生的成长而努力,向着教育追求的目标不断前进。(武汉市育才小学 白丹)